移民了解塞浦路斯生活情况:在这个小而富裕的岛上,民风极为纯朴。塞浦路斯人喜好交际,待人诚实宽厚,不讲究繁文缛节,只要对您表示好意,则一见如故,不必过分谦让,否则会引起对方不快。
他们对游人尤其热情,有时您在酒馆喝酒,旁边会有一个陌生的塞浦路斯人为您付款,然后笑笑挥手告别。塞浦路斯人请您吃饭,如果没有特殊理由最好不要拒绝。
岛上有句俗话:“咖啡没凉就离开是不礼貌的”。
塞浦路斯人每天吃的是黑面包、橄榄和酸乳酪,有时外加干酪、西红柿和黄瓜,主要调料是橄榄油和香料,只在星期天、节假日和宴会时才吃肉。请客时的酒席有一个特殊的名称:“麦滋”,其间有二三十道菜。
酒和咖啡是塞浦路斯的人常用饮料。塞浦路斯街道文化在大城市,已有大批现代化的住宅,但在广大农村,人们还居住在传统住宅里。农村的建筑,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住宅相比,简直没有什么变化。
房屋一般用土坯、石头和普通木料建成,屋顶多是平的,以便在上面晾晒农产品和睡觉。一所房屋一般有三个房间,一间用作食宿,一间是仓库,另一间用来饲养家畜。房子中间有个天井,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是一眼水井、蜂房状的土灶和户外厕所。院子外面围绕着柠檬树丛,住宅不远便是自家的田地,农舍显得格外静谧优美。
塞浦路斯人的婚姻有久远的传统,求爱时小伙子必须向姑娘唱一首“百句情话”求爱歌,歌词很长,小伙子必须熟练歌词,唱得动听才能打动姑娘的心。结婚的日子一定要选在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婚礼中最具特色的是装填床垫礼,7-9个已婚年轻妇女坐在草席上,在乐队伴奏下,用红线缝褥子。缝好后,主婚人抱来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把他包在新褥子里,朝四面八方转一圈,以祝愿新人早生贵子。褥子铺到床上时,下面放一把张开的剪刀,以祛邪恶和谗言。结婚仪式在教堂举行,新人们骑着马由亲友陪同从各自村子走向教堂,人们用棉籽、豆子和小铜钱向他们撒去,祝愿他们幸福美满。教士为他们祈祷,新人交换戒指,接受祝福。
在婚礼的第三天人们一起跳舞狂欢,将婚礼推向高潮。新婚夫妇一般住在新娘陪嫁过来的房子里,不与双方父母居住。
对塞浦路斯人来说,女儿出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般是送一所或几所新住宅。如果父母陪送不起,女儿也许会一辈子嫁不出去。
塞浦路斯最主要和最流行的艺术是音乐和舞蹈,不少歌曲一直保留着许多古希腊的原始形式。在婚礼舞会上,男子跳得生动有力,女子动作温柔细腻。
土耳其族的舞蹈更为普遍,“卡尔希拉马迪斯”舞家喻户晓。无论其舞步或是动作,都体现了土耳其舞蹈的风格。不过,在叙事诗歌舞中,也有浓厚的希腊色彩。
塞浦路斯的节假日较多,有全国性的,也有希土各族的。
如元旦就是一个全民共有的节日。
每年1月6日的主显节是希族的人的节日,这一天,农民在桌上放几碗水和盛满种子的盘子,请神甫诵经,然后把种子包好放起来,到播种时再种到地里,认为这样可获得丰收。
6月23日的跳火节也是希族人的节日,晚上人们在院子里点燃篝火,赤足跳舞,一边跳过火堆一边唱道:“跳蚤滚蛋,臭虫完蛋,圣·约翰把害虫杀光驱散。”
相传圣·约翰是火与光的传播者,认为跳火节可祛邪消灾,终年太平。土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按回历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节日,如法马古斯特的柑桔节、利马索尔狂欢节和酒节、帕福斯的花节等。
希、土两族由于各自宗教教规的严格限制,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点,相互之间不能通婚融和。
希族人说希腊语,遵守希腊正教生活规范;土族人讲土耳其语,保持着穆斯林的习俗。
尽管如此,两族数百年来还是一直交错杂居,和睦共处,基督教堂和伊斯兰教清真寺毗邻相望,从未发生过严重的宗教冲突。
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们还为共同反抗殖民主义而并肩战斗。
但自五十年代后期起,在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挑拨、唆使下,两族为各自民族利益大打出手、反目成仇,以致形成今天实际上的南北分治局面和国际政治中的塞浦路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