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英国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NHS也作为最能代表英国的两项内容之一登上了舞台:一是曾为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佼佼者J·K·罗琳与她的哈利·波特;二是为全体英国人提供免费医疗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做过贡献的护士。
英国医疗保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政府通过一般税收为医疗卫生融资,主要依靠公立医院面向全民普遍提供免费服务,服务的配给根据医学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之后确定优先顺序。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还有原英联邦国家、北欧国家以及巴西、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香港地区也采取了这种医疗保障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公平性和成本控制较好,健康的宏观绩效(即健康产出和投入之比)较高。其背后的运行机制,值得中国医改借鉴。
英国模式的产生有其政治背景。二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立,为了巩固政权,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型的国家保障制度。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在1946年立法通过,1948年开始运作,其运行的原则包括:应对每个人提供广泛的医疗服务;卫生服务经费应全部或大部分从国家税收中支出;卫生服务体系应由初级服务、社区服务和专科服务三个部分组成。初级卫生服务由全科医生提供,社区服务由当地政府组织提供,专科服务由国立医院提供。1964年,英国《国家卫生服务法》明确规定:NHS的宗旨是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服务并确保人人享有免费的医疗服务。NHS解除了英国民众在健康方面的后顾之忧,为英国的战后重建和1950—1960年代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使得“福利国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很多人认为全民免费医疗会导致大锅饭、低效率,导致“财政不堪重负”。其实不然,从总费用的情况来看,采用国家免费医疗模式的国家医疗费用的总量和增长速度都相对较低。以OECD国家最近的数据为例,商业保险比重较大的美国和瑞士,医疗总费用占GDP分别为18%和11.3%;德国和法国这两个以社会医疗保险筹资为主的国家,医疗总费用分别占GDP的11.8%和11.7%,而主要通过税收筹资的国家,如英国和瑞典,医疗总费用占GDP的9.3%和8.6%,英国人均医疗费用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且通过税收筹资的国家,医疗费用增长较其他方式筹资的速度低。在健康绩效上(按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排名),英国和同样以公立医院为主的法国,健康绩效都高于德国(法国第4,英国第24,德国第41,美国第72),但英国在健康公平性和成本控制方面都优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