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前温哥华教育局(VSB)学务委员黄伟伦表示,温教局正在华埠附近国际村(International Village)兴建的一所小学,最好以首位在加拿大出生的华人温金有(Won Alexander Cumyow,1861-1955)命名,理由是环顾目前温市公立学校中,没有一间校名是冠以华人名字;他说既然在华埠区域建新小学,理应彰显对温市发展及华人小区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当局对于新校名未有定案
但有关委员会最初看中温哥华著名建筑师厄立信(Arthur Erickson),以及新校所在地区的地理名字Crosstown,拟从中挑选一个做校名。
黄伟伦近日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日前举行的VSB会议上,原准备提出建议用“温金有”命名,但会议主持以提议来得太迟而不讨论。他说:“温市公校中,以原住民相关名字和非华裔命名者不少,偏没有一间冠以华人名字;新小学既坐落华埠区域,找一位对温市发展及华社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来命名,就最为适合。”
他还表示,温教局对于新校名尚未有定案,他希望在当地时间21日的温教局会议上,可以有机会陈述他的理据。
曾任法庭传译员
温金有是有历史纪录中最早出生于加拿大的华人,能讲英文、粤语、客家话,以及童年学到的Chinook原住民方言。温金有之父乘着菲沙河谷淘金热,1858年从广东移民旧金山,后转抵卑诗的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经营餐馆和商铺,而温金有于1861年在当地出生,是家中长子。
温金有在二埠念完高中后攻读法学,还做过律师的见习学徒。当时华人被禁从事专业,他无法取得执业资格。后在1888年,他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法庭传译员及合同承包人。
温金有与妻子育有10个子女。三子Gordon Won Cumyow秉承父志,担任法庭翻译,并成为加拿大首位华裔公证人。而他的孙女Becky,上世纪60年代曾担任温市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