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
2013投资移民趋势预测
2013年,虽然加拿大、美国的主流地位虽然不会改变,但是欧洲等国也将慢慢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移民申请人的选择将更多多元化。欧洲国家的高调介入,将进一步改变投资移民市场的格局。虽然欧洲国家给申请人的移民签证大多都有一定条件限制,但是欧盟共同体的优势使得申请人只需拿到一个欧盟申根国的绿卡,即可自由通行所有欧盟国家,其绿卡附加值将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香港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福利服务是社会福祉的信托。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社会福利发展历经志愿机构扮演先锋角色、政府与民间携手以及福利机构打破门户界限三个过程,逐渐由依赖施予的救济活动,发展到拥有专业和多元化的服务系统,其水平可与世界媲美,这无疑对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香港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经验,必定给致力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地带来非常有益的启示。
香港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
经过几十年发展,香港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健全,其管理体制包括:一是直接管理,即与法律关系紧密的感化和社会救济这两项工作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机构承担;二是间接管理,即大量社会服务工作是通过非政府的福利机构(即民间福利机构)管理的,间接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但也必须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宏观管理。香港社会福利服务范围涉及劳工、就业、教育、医疗、健康、房屋、市区重建、交通、扶贫、国际救援等。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社会救济、社会服务、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公房谦租等内容。
社会保障及救济制度。政府公务员享有长俸(或年积金)、恩俸等,一些私营公司和社会公用事业机构的雇员享服有公积金或年积金;雇员享有长期服务金或遣散费,破产欠薪保障等;雇员享有工伤死亡赔偿,伤残赔偿和职业病赔偿;凡收入低于公共援助计划厘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可获得包括基本援助金、伤残补助金等现金补贴;灾民可享受现金援助和物资援助,包括丧葬补助、死亡补助、伤残补助、受伤补助、提供急需食品等。
社会服务制度。老年人服务,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日间护理中心、老年户外康乐巴士服务、老年义工计划等;残疾人服务,服务机构按照残疾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工,包括严重智残人士宿舍、弱智人士中途宿舍、长期护理院以及伤残津贴等社会服务;香港儿童服务统一由社会福利署负责,内容包括保护儿童服务、寄养服务、领养服务等;青少年是香港社会福利服务所关注的重要群体,全港设有200多个青少年中心,提供指导、辅导和援助服务。
教育保障制度。港府为每一位适龄儿童提供小学至中学免费强迫教育。有的学校还提供学童交通车及免费午餐服务。政府的财政预算把教育列为优先考虑的一个项目。教育经费自1975—2004年平均占财政预算的17%,经费开支的比例,已接近甚至超过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了适应工商界的要求,港府还注意发展工业技术教育,在政府等推动和资助下,每年香港有50万人报读各种成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医疗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是香港社会福利的主要项目之一,港府为了配合社会经济发燕尾服的需要,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在增加医疗机构的同时,注意扩充设备,提高防病治病的水平,使医疗卫生事业走向普及和现代化。医务卫生署把全港分为5个区、并分设5所区域性中心医院作为该区医疗服务的总枢纽和联络中心,配以地区医院,普通诊所和专科诊所,组成综合的区域医疗服务网。香港的医院包括政府医院、政府补助医院以及私立医院。香港市民只要持有身份证,缴付低微的费用,便可获得政府医院和政府补助医院的医疗服务,一般收入低下的居民,及一些中等收入的市民大都在这两类福利性医院就诊。高收入家庭也可以选择在政府医院里的私家病房或私立医院去就诊,那里设备昂贵,服务更周全,收费也高,这样可以满足高收入阶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公房廉租制度。香港地窄人稠,住房问题凸现。20世纪80年代,港府推进“居者有其屋”计划,采取以房委会建房为主,与私人机构参与居屋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加速公屋建设。1980年起,每年建成公屋单位3万个以上,以低于市价30%左右出售给公屋租户或收入有限的家庭。1988年港府提出长远房屋策略白皮书,确保所有家庭在其自身能够负担的楼价和租金范围内,都能够买或租用适当的住所。申请入住公房,购买居屋,都需具备严格审查的条件,特别是家庭人口及收入限额条件,从而保证中下层居民享受这一福利措施。
香港社会福利的制度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已建立了完善的福利服务制度和架构,可与亚洲任何地区媲美。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香港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香港这一空间有限,资源匮乏的大都市呈现繁荣稳定的局面。
应当说,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首先得益于香港政府对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港府把社会福利视为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较早建立起了统一管理社会福利工作的政府职能机构,制订了统一发展规划和政策,对社会福利机构实现了统一管理,对福利费用实现了统一使用;另一方面,重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港府社会福利服务经常开支逐年增加,从1980年不足10亿港元,增至2003年的324亿港元。
其次,非政府民间机构担当重要角色。香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官助民办。香港政府非常注意发挥民间机构在开展社会福利工作方面的特殊作用,政府与民间社会福利机构是“合作伙们”关系。香港政府通过宏观规范管理、咨询培训、政策引导、经费资助等方式,大力扶持和发展民间社会福利机构。目前,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已成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角色,在香港所有福利服务中,大约五分之四是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
第三,社会福利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高。适应城市现代化的需要,香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的专业化。一方面在大学里开设社会服务专科,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研究,进行社会服务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在社会上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专业人士。此外,他们运用资格审查、组织培训等方法,不断提高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第四,福利经费来源广泛。香港福利经费的来源主要有6种:政府拨款占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比重;公益金主要是用集体方式来为社团筹集捐款,然后分配给有关机构;政府奖券基金主要用于资助福利机构非经常性开支;皇家香港赛马会每年都将一部分收入用于资助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发展;香港每年都要要举办义演、义卖、募捐等活动,筹集款项;私集服务即依靠收费以达收支平衡的福利服务,如私营安老院及托儿所等,政府立法进行监管。
当然,香港社会福利制度并非尽善尽美,在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2年的一项调查中,有66%的被访者不满意政府在福利方面的施政表现,83%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应该进行福利制度改革。总的来说。香港社会福利制度也有缺陷,政府缺乏对整体社会保障作全面立法和长远规划,比较注重于补救和预防性的保障项目。劳工的社会保障保险散见于单项法规,项目繁多而保障水平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只着重于资源的投入,对服务产出的重视不够。目前,港府正致力于以注重管理效率、强调服务效果,使福利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顺应社会福利服务需求为核心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并投资社会福利,建设和提高社会的能力,发展人力资源、提高经济及社会参与、凝聚家庭力量、强化社区的团结性,积极拓展香港社会福利的动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