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的荷包越来越满了,于是出国的人也越来越多,外国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制度是吸引他们移民的主要原因。这些年,中国移民的人数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也有不少人正在困惑,自己到底该不该移民,担心移民后会有各种不适应。
就移民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几种:一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因为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太紧张,有了好的经济基础,自然要寻找好的教育;二是为了减小环境压力,提升生活质量。生活和竞争的压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都是这种移民的主因;三是随大流,看到同样条件的朋友们都移民了,自己不移似乎有些怪怪的,于是乎就跟着移了。
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到底该不该移。
移有移的自由,留有留的理由
先来看看曾游学美国,代理过复旦投毒案的律师斯伟江的观点:
诸多折腾之后,某专栏作家以前的“两早论”又一次流转:早发财、早移民。甚至很多人的口头禅,变成,这国不行,这民族不行,这文化不行,早点移民吧。作为一个转型为刑辩律师的人来说,目睹了太多的阴暗面,虽然无法说和受害人感同身受,但确实受内伤颇重,此中缘由,难以一一言明,但走的,确实有走的自由,留的,也有留的理由。
人遭遇一些似乎无法改变的局面时,第一反应是,惹不起,躲得起。但毕竟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的人就是想要有一个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生活,遇到教育不顺心、遇到环境不如意,遇到制度不公平,改变是艰难的,于是就想到移民。
中国传统中,价值观是多元的,遇到危难时,有人挺身而出,有人退隐山野,有人与时浮沉,也有人如赵氏孤儿中的忍辱负重的程婴。但退隐山野的人,未必能避祸,锐身自任的人未必就遇难,各有命定。张艺谋拍《活着》的主题就是,活着的还活着,死去的死了也就是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在目前,移民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山寨,磐石、避难所,似乎,一旦适彼乐土,就定爰得我所了。可以用一句爱国粉常用的话来形容,美国也未必是天堂。地上没有天堂,生老病死,工作压力,一样存在,只不过,制度和环境,是目前故土无法比拟的。李嘉诚在被指责不爱国,跑路之后的回应中,有北宋文学家苏轼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有一个前辈,经常会和我讲,要先达到财务自由,我初认同,后转变认为,光有钱,是无法到达自由的,这时,无非是把移民二字,改为财务。但,不妨有人去追求。你可以不赞同,但不能说,人家就一定错了,毕竟,有钱的,未必就没有别的追求。
很多慈善事业,就是这些所谓财务自由的人建立的。只要不把金钱作为偶像,当然,很多移民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把移民当偶像,只是,通过这些,去追求自己的彼岸。如果看过了49年以前,很多留学回国的人,最终的悲惨遭遇,或许,他们走也有走的理由,更有走的自由。
留,也有留的理由。你或许有一个沉重的肉身,有父母亲人的牵绊?你或许是贫贱不能移?你或许是有所留恋?你或许就是爱死麻辣烫?你或许是担心出去找不到工作?毕竟到了所谓的新大陆,你依然需要努力去适应“移植”带来的问题。虽然没那么可怕,但也没那么简单。能走的走了,那走不了的呢?泰坦尼克上,如果走的都是强者,恐怕,也就是惨剧中的惨剧了。
但如李嘉诚所引白居易的,心安处即归处,似乎可以说,如果没有心灵上的追求,就算到了彼岸,恐怕,也未必能找到幸福。
心灵自由,并非就是小清新的诗和远方,那或许只是去趟丽江找个艳遇的远方。心灵自由,往往是因寻真理,寻找真正的彼岸,才得自由的。虽然,我们无法不能没有物质基础,但毕竟不能受挟制于物质。从某种意义上,寻找乐土,真正意义上,是心灵的乐土。
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儿
再来看看一位已移民的80后职场妈妈的观点:
有人说环境问题很重要,有人说孩子教育是自己最大的痛点,还有人为了给自己寻找新的生活。其实这些理由都很充分,又都很脆弱。因为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现在认为无比正确的事,三年以后不一定还认为正确。
比如你认为环境很重要,于是自己拼了老命要移民,结果发现xx年过去了,中国环境也不错。那时是不是觉得自己移民错了?再比如你觉得孩子教育很重要,但是xx年以后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西方的教育体制下也没有做的那么出色。那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错了呢?其实人总有后悔的时候,只不过有的人在后悔后看到的是糟糕决定带来的积极效果,有的人则只能看到消极的一面。
其实我更欣赏那些后悔以后自我安慰的人,因为他们不会由于以前做了什么错误的决定就让自己将来也变得束手束脚。其实判断一个人应不应该移民,只要问他一个问题就好。那就是:如果现在不考虑移民,将来由于错过了时机无法移民会不会后悔?如果答案是有可能后悔,那我劝你还是尽早考虑移民。
因为无论哪个移民国家都不会要一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的。他们更需要青壮年人,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壮年人。如果你正处于这个时期,那么移民对于你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因为所有政策都是向你倾斜的。移民从来都是宜早不宜迟的事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