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文媒体stuff消息,从1996年到2013年这7年间,新西兰全国“多代家庭”的成员数量增长了49%,达到496,383人。相比之下,同时期单成员家庭(single-occupant households)的数量增加了38%。如果把时间拉近些,则能看出“多代家庭”成员数量的增幅有多迅猛——从2001年至今,这一增幅达到惊人的 57%。
两名学者Penny Lysnar博士和Ann Dupuis副教授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对新西兰53个“多代家庭”成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多代人聚居一室既有住房紧张的客观原因,也有移民从来源国带来的文化习俗因素。
“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与毛利人、太平洋岛民和亚裔的家庭文化存在相关性。此外,白种人(Pakeha,尤指祖先是欧洲人的新西兰人)的家庭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代聚居现象,有时候这也是西方传统社会的规范。”Ann Dupuis说。
按照他们的调查结果,新西兰“多代家庭”增多的背后存在如下原因:
——移民来自具有多代聚居传统文化的国家;
——家庭成员集中力量购买或租用房屋,当有成员结婚后依然选择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以节约租金购买自己的房屋;
——从国外返回新西兰的年轻家庭成员会回到家中和父母同住(例如“回旋镖一代”);
——完成学业的时间变得更长、费用更高,让一些年轻人不得不更依赖父母;
——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和孩子住在一起。
然而,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多代家庭的成员数量存在典型性,一些家庭有三四名成员,而另一些家庭的成员数量则高达15个甚至更多。这类家庭也存在一些居住方面的问题,比如缺少个人隐私、居住空间捉襟见肘等。对于毛利人、太平洋岛民和亚裔移民家庭来说,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不同族裔的大家庭对房屋的空间也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 毛利家庭和太平洋岛民后裔喜欢宽阔的前厅,方便待客。毛利家庭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与食品相关的区域必须与洗衣间、卫生间和洗浴区域相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