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西洋传媒旗下网站石英网(Quartz)27日报道,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在日本后,卡拉OK很快就风靡整个亚洲,成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庭、朋友之间的聚会很多都会选择唱卡拉OK,这里也成为结识新朋友的好地方。
美式和亚洲式卡拉OK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前者都是在整个餐厅或者酒吧之前表演,而后者则是在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在私密空间里人们的交流更加个人。在这一事物到了美国后,对亚裔移民来说,这个熟悉的地方让他们就像回到了家乡一样。
对亚裔来说,这种社交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亚裔是美国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群体。2013年,皮尤调查中心发布了一份囊括印度、中国、菲律宾、越南、韩国和日本等国移民的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指出,出现在美国的亚裔移民中74%都出生在国外,半数英语都不太流利,还有53%的亚裔被认为是非典型的美国人。
亚裔文化更注重集体,而美国文化更偏重个人。这种本质上的区别会导致亚裔会被视为是“其他人”。美国的种族很多时候都被限定在白人和非裔之间,因此导致对亚裔社区的疏远显得更加明显。这种现状让卡拉OK这种社交方式的出现越发有必要。因此,传统的亚洲式卡拉OK开始出现在美国的各个有大量亚裔聚集的地方。
亚洲式卡拉OK从可选的歌单到传统的饮食,再加上典型的布置方式,都让亚裔移民感到格外亲切,而对美国出生的亚裔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地认识自己根源的机会。
“对出生在美国的我们来说,去卡拉OK是一个很好的与其他同胞建立联系的机会。”一名34岁的韩裔电视编剧布莱恩•辛说道,“我会和其他亚裔一起去唱卡拉OK,这让我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德波拉•王在他的,有关亚裔流行音乐的论文中就曾讨论过,卡拉OK是如何帮助亚裔填补他们身上的亚洲和美国两种身份之间的裂隙的。“卡拉OK是一种能够带来很高满意度的社交方式,它允许任何人在短时间里成为焦点。”她说道。
一个典型的亚洲卡拉OK厅会提供多种语言的歌曲进行选择。比如汉语、日语和粤语等等,当然还包括英语。这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扩展社交圈的机会。
在亚洲,唱卡拉OK时和朋友、家人甚至是老板喝醉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另外,跟美式的卡拉OK不一样,在亚洲参加卡拉OK聚会时基本每人都需要唱上一曲。
“在这样一个空间内,人们只能通过音乐、舞蹈等方式来交流。”一名住在洛杉矶的31岁韩裔金素珍说道,“韩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但是在卡拉OK厅里,彼此间的等级高下不复存在。”这就又给卡拉OK赋予了一层新的意义。
思乡之情是另一个亚洲式卡拉OK厅能够将人们聚集起来的原因。“在中国我经常会和朋友们去唱卡拉OK。”已经在美国生活了5年的华裔菲尼克斯•王说道,“我在洛杉矶的华裔朋友在国内的时候也很熟悉卡拉OK,这让我们有了很多共同语言。”
从社交上来看,在美国的亚洲式卡拉OK看起来只是亚裔移民的一种消遣方式。但是从心理学上来说,影响可能要深得多。毕竟无论身处何处,人们留住和坚持自己根源的想法都不会变。而对美国的亚裔来说,他们身上的亚洲属性往往能够在那些小小的歌厅里找到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