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长一直主张对富人增税和增加“经济适用房”的规模,而对华人特别是华裔老人来说,后者一直是他们非常关心的议题。据报道,纽约布鲁克林中美护健中心推出了申请老人屋的咨询活动,主办方原本准备了40份申请表格,但最终有数百名老人前来参加活动,让主办方措手不及。
重重阻碍难舒心
对华裔老人而言,要想在异国住得舒心有重重阻碍。
美国的文化与法律让很多华裔老人不得不与子女分开居住。洛杉矶中华总商会会长庄佩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美国人习惯于父母和孩子分开来住,但对中国老人来说,他们更习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子女工作太忙无暇照顾老人及西式文化冲击,很多老人不愿意麻烦子女,希望能够出去住,而且在美国,将需要照顾的老人独自留于家中也是违法的,因此,他们必须找一个能够居住的地方。”
然而,对华裔老人来说,困窘的经济条件让他们除了有补助的租赁房屋外很难有其他的住房选择。据报道,在纽约法拉盛,大约有60%的华裔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然美国为老人提供了很多福利待遇,但很多华裔老人特别是新移民老人却很难申请得到。即使“幸运地”申请到,每个月的生活补助金也很低。
目前,美国有补助的租赁房屋面临着严重的供求矛盾。联邦住房和都市发展部区域主管罗瑞兹表示,目前该机构平均每年约可帮助100万名老人入住可负担的老人公寓或其他有补助的租赁房屋,但未来15年间,美国平均每天就会产生一万名年满65岁的老人,他们都可能会需要申请入住老人公寓。
另外,对于华裔老人来说,合适的租住地选择也不多。美国纽约华人海莲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在纽约,即使一些区有空置的老人房,华裔老人也不愿意申请,一是出于治安因素,二是由于那些地方太过偏远。华裔老人更愿意住在唐人街或者交通方便有华人的市区附近。这样,他们的生活会热闹一点,有问题也能互相帮助,在那里他们也能从中国超市里面买到很多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东西。”
老人居住无奈多
华裔教授董新年主持的“松年计划”显示,近年来,美国华裔老年化的趋势明显,在过去10年中,65岁以上的华裔老人增长比例为55%,远远高于美国老人的15%。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目前华裔老人增多主要是来自新的移民。近一二十年,很多老人由于退休或者年纪大了,前往美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随着子女长大又有了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房子不够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新移民的华裔老人会选择去申请老人房,或者选择自己租一个公寓。这就造成了老人房或老人公寓的需求逐渐增长。”
华裔老人对租住地的选择让申请房屋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根据纽约市城市未来中心2013年报告指出,纽约皇后区过去10年,移民老人人数增幅最高,其中法拉盛、白石镇集中了全纽约15%的亚裔老人,当地华裔老人面临着“没有老人公寓可住”的困扰。
这样的竞争是老人们的无奈之举。华东师范大学李胜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包括华裔老人在内的移民在美国遭遇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都与该群体英语状况不佳的情况有关。英语不佳大大限制了老年移民与外部的接触,妨碍了他们的社会参与,使他们无法享受其他老年人享有的资源。因为语言问题,他们还可能无法理解美国的住房政策,医疗救助体系等。”
华裔老人的居住问题正日益严峻。据报道,今年,一名负责申请芝加哥老人公寓的华裔社工收到了来自纽约的华裔老人的申请,这是她工作十多年来首次遇到这种情况,可见老人们面临着何等的住房形势。
对中企是个机会
华裔老人住房稀缺的困境,需要各方的协助解决。
李胜博士表示:“要解决华人老者住房难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他强调说,“尽管各级政府应该成为解决老人居住问题的主体,但非政府机构、家庭、个人的作用也不可替代。没有老年家庭和社群组织的支持,单靠国家之力很难解决华裔老者的种种问题。”
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开源。庄佩源给出建议说:“我们应该要鼓励多一点中国的投资,建更多的老人中心,发展美国的养老事业。一方面,在美国,建老人中心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很多老人都愿意出钱来住。另一方面,中国的投资者会更加明白中国老人的文化,开设的老人中心也会更加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这样能更好地照顾他们。”
另一方面,也需要华社与华人自身的努力。张应龙表示,有条件的华人会馆可以利用自己的一些空余的房屋,将他们改造成费用较低的老人公寓或者老人院,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华裔老人很好地融入当地的华人社会,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也会很方便。另外,在中国家庭之中,需要更加强调中华文化中优秀的孝道,这样能让老人在家庭之中享受到更多的天伦之乐,减少出去租房的意愿。
罗瑞兹则给出建议说,在等待老人公寓排期同时,低收入老人可以申请联邦的“部门8”租房补助计划,利用补助款支付合适租住区的房租,暂时解决文化语言障碍及经济压力问题。租住“部门8”补助平价公寓的老人,也可同时申请家务助理服务,这可能是目前最实际解决老人住房的方法。